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围绕“保障权益防风险”年度主题,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近年来,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消费者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犯罪行为手段多样,翻新速度快,令人防不胜防。
面向老年人常见骗局:免费赠送做诱饵、冒充公检法
骗局一: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诱骗老年人前往专门的租用场地。借助老年人注重养生的心理,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从而实施诈骗。
骗局二: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的薄弱法律意识和恐慌心理,以及对子女的关心,声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障金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面向青少年常见骗局:红包返利、校园贷连环套
骗局一:诈骗分子打着“网络兼职”旗号,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青少年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骗局二:诈骗分子以“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等不实信息为噱头,诱导青少年盲目借贷,刻意隐瞒手续费、还款期限、逾期赔偿等关键信息,导致青少年背负高额利息。在其无力偿还欠款时,诈骗分子再次出动,诱骗青少年从新的平台贷款,以贷还贷,周而复始形成连环贷。
面向新市民、乡村居民常见骗局:冒充中奖、低价购物
骗局一:诈骗分子以热播电视节目组的名义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称对方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以获得奖金需交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骗局二:诈骗分子发布低价二手物品转让信息,一旦与其联系,便以缴纳定金、手续费等为由骗取消费者钱财。
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人生就是搏尊龙提示您牢记“四不”原则:
不泄密。妥善保管自己与家人的身份证号、电话住址、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软件、不扫描不明二维码。
不轻信。遇事冷静,第一时间与家人取得联系,多思考、多商量、多沟通,不轻信陌生人。
不汇款。陌生人提到转款、汇款时要提高警惕,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不刷单。不参与任何与“刷单”相关的事情,打消“贪图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不被蝇头小利所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