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围绕“保障权益防风险”年度主题,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什么是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有关金融监管机构批准,擅自从事的金融活动。
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有哪些形式?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4、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常见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有哪些?
1.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常见形式有:入股分红、充值返现、预付消费、承诺返利、编造项目、高利诱骗、投资理财等。
2.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
3.套路贷
套路贷是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诱使或迫使被害人签订“借贷”或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并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相关违法犯罪活动的概括性称谓。
4.虚假金融广告
虚假金融广告是通过各种渠道平台投放非法金融广告,误导金融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甚至通过吸引眼球的广告内容诱骗金融消费者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常见涉嫌非法虚假金融广告的特征
1、自称保本高收益;
2、没有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
3、承诺“无需征信报告,只要一张身份证,即可24小时放款”“无征信秒过”;
4、利用监管机构、学术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
如何避免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1、谨慎选择金融服务渠道,切勿通过非法渠道购买金融产品,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投资项目或者交易平台,坚持从正规机构或者渠道购买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
2、提高警惕心,切勿盲目消费,明辨金融广告的真实性、合法性,看到承诺保本、无风险等金融广告信息需保持清醒,避免掉入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陷阱。
3、树立正确的投资消费理念,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正确认识产品投资风险,理性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投资,自觉远离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4、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重要敏感信息,切勿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